01
产业园区招商的模式变革
昔日广撒网式的粗放招商已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各地纷纷采取精准招商的方式,从“招商引资”走向“招商选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效果和质量。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招大商的招商观念已经过时,很多已倾向招引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被看做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器。
在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零地招商”成为各地园区招商选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02
产业园区招商的九种新模式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方式,私营、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模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减轻债务压力。
园区PPP是一个长周期的运作过程,不同的开发运营阶段有不同的盈利点,是一个短、中、长期结合的投资组合;是一种集产业落地、区域开发、园区招商和城市运营为一体,以产业撬动地产、以地产培养产业的“产业新城”PPP闭环封装模式。
是以资本手段促进产业落地进入园区,强调的是战略上的协同,以产业落地促园区形成。是一个严密的“资本招商+资产增值+资本运作”的逻辑链条。
第一步收购相关有潜力的企业,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互相提供市场订单,形成紧密的价值链;第二步与地方政府洽谈,开发产业园区,将这些企业投进去,并以其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形成聚变效应。
基金投资招商法,地方政府融集资金后专门设立一个基金,用于吸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信息产业具有赋能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注资方式,让企业总部或核心业务部门留驻在本地,并带动本地区招商引资的一种新型招商方法。
这种招商方法,将地方以投资的方式同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能够为龙头企业立足本地区发展、同时吸引相关配套产业链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提供稳定的关系。
仅依靠外部招商,逐渐空间逼仄,很多众创孵化空间出来的企业又会大量流失到外部去。以“众创孵化+园区招商”,就是成为一种生态闭环式的对接模式——很多早期的初创团队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中成长起来,水到渠成地落户在园区当中,从而解决了园区这个生态森林良性循环的问题。这种模式可同基金招商模式、投资营商模式结合起来,效果更佳更持久。
2017年6月,国家部委层面首次就“飞地经济”和“飞地园区”进行联合发文和高调支持。打破了招商中的行政界线,意在促进各市县间的资源流动。
两家独立园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协同发展。先进园区利用成功经验及优势资源,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与其他地区的市县、园区合作,建设“区中园”,并成为“飞地型”园区。
飞地经济模式可以让某些发达区域在不改变行政体制框架的情况下,把一些项目、资金、技术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双方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分配等方面制定某种合作机制,实现双赢。
所谓的联合招商模式,在商业地产里叫做“主力店”“旗舰店”,不同的是,产业园区的主力店和旗舰店聚集的并非人气、人流,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效应,让主力店、旗舰店本身就成为一个最强有力的招商工具。
在一个产业园区当中如果能够有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主力客户与运营商捆绑在一起招商的话,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你能够找到这个主力客户,并且给对方带来真正的重大利益。
这种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整体迁移的模式可遇不可求,真的需要在政策口和市场口都有相当的把握才可能做到,一旦成功,这其中的红利非同小可。
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即结合园区物业管理、增值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规划内容,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运营模式:
一是面向园区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工具提升园区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入园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园区管理和服务。
二是面向企业的服务超市管理系统,构建顺畅的服务对接流程和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实现有服务需求的园区企业与相应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
三是面向园区/企业间的集合交易系统,搭建不同园区间共享的平台级服务系统,促进园区间、园区与企业间实现更广泛互动,构建网络化产业生态圈。
产业园区在一个城市或者全国或者城市群有多个项目情况下,在一个集团产业布局下跨地区、跨城市、跨项目的产业园区招商推广平台。